肾脏损伤早期标志物

能早期诊断肾脏损伤的指标。包括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Tf)、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肾损伤因子-1(KIM-1)、白介素18(IL-18)、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等。

血清胱抑素C

见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69千道尔顿的蛋白,等电点4.8~4.9,在血清pH7.4条件下带负电荷。正常情况下经肾小球滤过,但几乎100%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尿中含量极低,低于30毫克/24小时。当肾小球受损,即使早期轻微受损,白蛋白在尿中增加,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定时留尿可计算每分钟白蛋白排泄率(albumin excretion rate,AER),24小时标本计算白蛋白的总排出量。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白蛋白30~300毫克/24小时,或20~200微克/分,是肾小球早期受损的重要指标。

尿转铁蛋白

一种分子量76.5千道尔顿的中分子糖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铁,是急性时相反映蛋白。Tf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但是在早期肾损伤时,肾小球基底膜内外疏松层硫酸肝素糖蛋白含量减少,负电荷位点明显减少,使带负电荷的Tf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出现在尿液中。由于Tf所带的负电荷比白蛋白少,肾小球滤过膜电荷结构轻微损伤时,Tf比白蛋白更容易漏出。正常人尿中含量极低。尿中Tf水平增高,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电荷结构受损,是早期肾小球损伤的重要指标。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一种分泌性糖蛋白,是分子量为25千道尔顿的小分子载脂蛋白家族成员之一。NGAL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共价结合,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阴性颗粒中,参与细胞分化、炎症免疫应答、细胞凋亡等的发生和发展。正常情况下,血清中NGAL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大部分在近端小管被吸收。在缺血性或肾毒性急性肾损伤过程中,NGAL因肾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损伤而大量分泌,血浆和尿NGAL表达升高。NGAL是诊断急性肾损伤的有效生物学标志之一,可作为区分肾性及肾前性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

肾损伤因子-1

是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分子量为38.7千道尔顿。正常情况下,KIM-1在肾脏的表达水平较低,而在受损后再生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显著增强。KIM-1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及修复、细胞黏附、信号转导、免疫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尿KIM-1的出现对缺血性及中毒性肾损伤的诊断更具有意义,其在急性肾损伤发生12小时开始表达,48小时达最高峰。尿KIM-1水平的检测可以将缺血性急性肾损伤从肾前性氮质血症和慢性肾脏疾病中区分开来。尿KIM-1能迅速、灵敏、特异性反映各种肾脏疾病的损伤和恢复过程,可作为早期肾损伤的生物学标记物。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