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垂体单位

下丘脑、垂体组成的功能单位。神经内分泌功能的高级枢纽。

下丘脑与垂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形成下丘脑-垂体单位。包括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两部分。下丘脑内一些神经元兼有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可汇集和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将神经活动的电信号转变为激素分泌的化学信号,协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广泛参与机体功能调节。因此,下丘脑-垂体单位不仅是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中枢,也是神经内分泌功能的高级枢纽。

解剖与生理

下丘脑-垂体系统是神经内分泌学的核心部分。下丘脑是间脑的最下部分,下丘脑组成第三脑室前下部的侧壁和底部,它前起终板及视交叉,后至乳头体的后端平面连于中脑的大脑脚底,上方为丘脑下沟及前连合,下方与垂体柄直接相连。下丘脑细胞核团边界不太明显,细胞大小不一,以肽能神经元为主,从生理角度可分为神经分泌型细胞和非神经分泌型细胞。非神经分泌型细胞与体温调节、摄食、心血管活动和行为相关;神经分泌型细胞能直接分泌激素样物质进入血液,对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包括大细胞神经元和小细胞神经元。垂体位于颅底蝶鞍内,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主要的中枢性内分泌腺,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组成。腺垂体来自外胚层的原始口腔,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泌乳素、促黄体素、促卵泡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等,作用于周围内分泌腺及全身各脏器和组织;神经垂体来自外胚层的原始间脑,贮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和腺垂体之间没有直接的神经结构联系,但存在独特的血管网络,即垂体门脉系统。来自颈内动脉分支的垂体上动脉先进入正中隆起处的初级毛细血管丛,然后再汇集成几条长门脉血管进入垂体次级毛细血管丛。这种血管网络可经局部血流直接实现下丘脑和腺垂体之间的双向沟通,而无需通过体循环。小细胞神经元胞体所在的下丘脑内侧基底部称为下丘脑的促垂体区,由下丘脑促垂体区小细胞神经元分泌,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统称为下丘脑调节肽,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生长抑素(GHI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催乳素释放肽(PRP)以及催乳素抑制因子(PIF)。这些下丘脑调节肽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神经垂体为下丘脑的延伸结构,不含腺细胞。下丘脑大细胞神经元轴突延伸投射终止于神经垂体,形成下丘脑-垂体束。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和缩宫素在下丘脑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至神经垂体末梢储存,待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