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酸中毒

由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为血液中碳酸氢盐浓度减低和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与分型

RTA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遗传性RTA和继发性RTA。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将RTA分为四型:
①Ⅰ型,病变在肾小管远端者为远端RTA。其病因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分泌H+缺陷或肾小球上皮细胞通透性异常,导致已分泌的H+又被动扩散至管周液。
②Ⅱ型,病变部位在近曲小管者为近端RTA。其病因为HCO3-重吸收障碍。
③Ⅲ型,近端和远端都有病变者为混合型RTA。
④Ⅳ型,远端肾小管钾离子分泌障碍的高钾型RTA。

临床表现

RTA的临床特征因肾小管受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而异,但其共同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性RTA患者还有原发性疾病的表现。各型RTA的具体临床表现见下表。

分型 临床表现
Ⅰ型RTA 婴儿、儿童和成人早期均可发病,以继发者多见。常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低钾性瘫痪、四肢乏力、呼吸困难;生长发育迟缓;肾钙质沉着、尿路结石、肾盂肾炎;佝偻病或骨质软化症;继发性甲旁亢;代谢性酸中毒
Ⅱ型RT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发生于儿童,有家族史,常见临床表现以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和肌病为主,可有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或骨质软化症,无肾石病或肾钙盐沉着症
Ⅲ型RTA 具有上述Ⅰ型和Ⅱ型RTA的临床表现,其病情更重,代谢性酸中毒不易纠正。血钾正常,故无肌肉软弱和低钾性瘫痪
Ⅳ型RTA 为低肾素性醛固酮缺乏综合征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主要临床特点为高钾血症、血钠降低和低肾素性低醛固酮血症,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RTA的主要诊断要点:
①发病年龄与家族史;
②典型临床表现:如低钾性瘫痪、代谢性酸中毒、佝偻病或骨质软化、肾脏疾病史等;
③尿液检查:尿pH、尿糖、尿蛋白等常规检查以及尿钠、尿钾、尿钙、尿磷、尿可滴定酸等;
④血液检查:动脉血气、电解质等;
⑤氯化铵负荷试验;
⑥其他检查:如X线、血25(OH)D、骨密度测定等。

RTA需要与维生素D相关性佝偻病/骨质软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Dent病、高钾血症、家族性周期性麻痹、钡中毒低钾性瘫痪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遗传性RTA尚无根治方法。对于继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首先应治疗原发性疾病。如果原发性疾病可得到治愈,肾小管性酸中毒也可随之治愈。对原发性疾病不能根治者,则只能和遗传性肾小管性酸中毒一样采取下列对症治疗。

Ⅰ型RTA:治疗的重点是纠正酸中毒和低钾血症。首先,采用枸橼酸合剂纠正酸中毒。采用氯化钾片、枸橼酸钾等补钾;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用于已并发佝偻病或骨软化而无肾石病或肾钙质沉着者;并发骨折或有骨痛者可用止痛药或二膦酸盐、降钙素等;禁用乙酰唑胺。

Ⅱ型RTA:以补充碳酸氢钠和钾盐为宜,口服10%枸橼酸钾以纠正低钾血症;伴有尿钙和磷酸盐排出增多或低磷血症者同时补充磷酸盐,并服用维生素D制剂,以增加肠钙吸收,避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而加重尿磷酸盐的丢失。

Ⅲ型RTA:治疗同近端及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治疗。

Ⅳ型RTA:采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口服离子交换树脂降低高血钾,盐皮质激素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