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前区震颤

用手触诊心尖搏动部位感受到的一种微小的震动感。是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体征。

震颤指用手触诊时手掌尺侧(小鱼际)或手指指腹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故又称猫喘。

震颤的产生系血流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心腔壁或血管壁产生震动传至胸膜所致。一般情况下,震颤的强弱与病变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压力阶差呈正比。一般狭窄越重,震颤越强,但过度狭窄则无震颤。由于震颤产生机制与杂音相同,故有震颤一定可听到杂音,且在一定条件下,杂音越响,震颤越强;但听到杂音不一定能触到震颤,这是因为人体对声波振动频率感知方式不同。触觉对低频振动较敏感,听觉对高频振动较敏感。如声波频率处于既可触知又可听到的范围,则既可触及震颤,又可听到杂音;如声波频率处于既可触知的上限,则可闻杂音而触不到震颤。按出现的时期,心前区震颤可分为收缩期震颤、舒张期震颤和连续性震颤三种。常见于某些产生高速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瓣膜狭窄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时震颤较少见,仅在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可触及震颤。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