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后数日至数周出现的以发热、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综合征,并有反复发生的倾向。又称德雷斯勒(Dressler)综合征。

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心肌损伤,如肺栓塞、肺炎、各种心导管治疗或心脏手术也可引起本症。其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对坏死心肌组织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少数患者可出现在心梗后24小时内或数月以后。最初的症状主要为胸膜性胸痛伴有发热和乏力等不适感。发热一般低于40℃,持续1~2周或3~6周,胸痛时深呼吸可加重,胸痛可能持续数日,长者可达数周。其后可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食欲减低、肢体水肿等心包积液表现。体检主要发现为心包摩擦音,心包摩擦音随体位变化,有时伴有胸膜摩擦音,心包或胸膜摩擦音可持续2周以上。化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超声心动图常可发现心包积液,少数患者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或肺部浸润。

本病尚无预防方法。有研究认为通过早期再灌注治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率,严重病例必须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类固醇激素短程冲击治疗,但应用不宜超过数天,因其可能干扰心梗后心室肌的早期愈合。如有心脏压塞症状,可行心包穿刺抽液。本病预后良好,大多数为自限性,不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