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

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征。

无急性心肌梗死所具备的明确心电图演变及心肌酶学变化。以下三者也可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初发劳力性、休息时心绞痛。

病理生理学

大多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严重的冠脉病变,缺血发作可由耗氧量增加及(或)供氧量降低促发。证据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可由近期冠脉病变迅速进展(如脂质浸润或滋养血管破裂)而引起。更为重要的因素为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冠脉收缩。

临床表现

症状:胸痛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严重,频率增加,持续时间更长,更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可休息时发作,向新的部位放射;伴随新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心悸或呼吸困难等。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可能只是暂时缓解或部分缓解心绞痛。

体格检查:可有暂时性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缺血发作时或发作后有时可闻及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由二尖瓣返流所致)。这些体征并无特异性,因为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者亦可发生。

诊断

心电图:暂时性ST段改变(压低或抬高)及(或)T波倒置常见。动态ST-T改变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动态ECG监测:可发现无痛性心肌缺血,还可监测到自发性心绞痛。

冠脉造影:与病史长短有关。若患者以往有很长时间(数年)稳定型心绞痛病史,则冠脉造影常显示多支血管病变。若心绞痛为初发或病程较短,则冠脉常为单支病变。一般来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三支病变者占40%,双支者占20%,左主干者占20%,单支者占15%,无明显病变者占10%。

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的危险性并不亚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及时合理地紧急处理,包括住院、持续心电图监测、建立静脉用药通路、给予镇静剂、纠正可能诱发和加重心肌缺血的各种诱因、积极给予抗心绞痛药物、抑制血栓形成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约8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积极的药物治疗有反应。在最初6周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心脏性死亡的危险为1%。难治性心肌缺血、症状反复发作、虽经治疗而肌酸激酶同工酶或肌钙蛋白仍升高者心脏死亡危险增加,应作冠脉造影。早期介入有利于根据冠状动脉解剖学的变化进行危险分层并作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