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正常情况下直径在0.2~0.5厘米,仅在少数浅表部位可触及,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一般不易触及,质软、光滑、无触痛,与毗邻组织无粘连,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可使淋巴结体积增大,这一病理现象称为淋巴结肿大。

发病机制

淋巴结是淋巴网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生淋巴细胞、抗体、过滤淋巴液等作用。当细菌、病毒、异物等异物通过淋巴液进入局部淋巴结时,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迅速增殖,同时出现淋巴结充血、渗出等,导致淋巴结肿大。肿瘤细胞也可在淋巴结内浸润增殖,引起淋巴结肿大。上述入侵物或肿瘤可蔓延至下一组淋巴结,引起全身波散。

病因和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根据范围和部位可以分为局限性与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淋巴结肿大。感染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可有压痛,一般活动度尚可,大小可有不同。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所导致的淋巴结肿大,一般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淋巴瘤相关淋巴结肿大,可无压痛。

诊断和临床意义

浅表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可用视诊、触诊等查体进行检查,其他深部淋巴结可用超声、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方法检查。

视诊浅表淋巴结时,需注意皮肤是否隆起,皮肤颜色有无变化,有无皮疹、瘢痕、瘘管等,同时要注意观察全身状态。

触诊浅表淋巴结时,检查者将食、中、环指并拢,指腹平放于皮肤,进行相互垂直的多个方向或转动式滑动触诊。触诊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由浅及深,注意肿大淋巴结的部位、数量、大小、硬度、有无触痛、活动度或与相邻组织有无粘连等。同时,可进行周围血细胞计数、骨髓穿刺等检查,或进行淋巴结穿刺、涂片及活组织检查等协助诊断病因。

淋巴结肿大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预后等也有意义。如感染性淋巴结肿大,如经治疗后缩小,则为治疗有效;恶性肿瘤的患者,可根据淋巴结侵犯范围不同判断预后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