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间、耳垂等部位,取少量外周血涂在载玻片上,推成血膜长度为25~35毫米,宽度18~20毫米的涂片。
血膜四周留有空隙,终尾离玻片终端至少10毫米,均匀薄如舌样,具有头、体、尾不同厚薄区域,迅速摇干。经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外周血中各种血细胞的比例、形态以及是否出现异常的细胞等。
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
①白细胞分类正常范围及其病理性改变。正常人的白细胞分类中占大比例的是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各细胞的比例异常对疾病的诊断有提示意义。
②出现异常细胞或不成熟的血细胞,如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淋巴瘤细胞、毛细胞、幼稚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等,对疾病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③了解红细胞形态特点,为贫血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如大细胞、小细胞、特殊形态的红细胞(如椭圆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镰状红细胞)。外周血中有核(巨)红细胞的出现提示红细胞成熟紊乱。红细胞缗钱状排列,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免疫球蛋白增多症。
④观察血小板数量、体积、聚集状态。
⑤诊断血液寄生虫。疟疾、锥虫病、黑热病、阿米巴肝脓肿等。
⑥血细胞数量的评估。白细胞计数为(4.0~7.0)×109/升时,每个高倍镜视野应见到2~4个白细胞。油镜下每视野见到1个血小板相当于血小板计数10×109/升。如果镜检评估的白细胞数量与仪器计数结果相差很大时,需重复进行计数测定。
⑦遗传性白细胞异常疾病。非常罕见,如佩尔格-韦特(Pelger-Huět)异常中性粒细胞、阿尔德(Alder-Reilly)颗粒异常(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常伴有软骨畸形、肝、脾肿大等,中性、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含有多量嗜天青颗粒遮盖整个细胞,单核细胞亦有类似改变)、梅-海二氏(May-Hegglin)异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在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质内含有杜勒小体,常伴有巨血小板及血小板减少、紫癜)。
对于血细胞形态学,仪器检查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的方法,因此必须重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作用,减少漏诊、误诊。分析外周血涂片结果是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