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膀胱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的膀胱感染。简称HC。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7%~49%。该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引起尿路梗阻、肾衰竭,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延长。

HC根据发生时间分为早发型(EOHC)和迟发型(LOHC)两型。EOHC多发生在预处理及其后72小时内,一般症状较轻,病程自限;LOHC多发生在Allo-HSCT两周以后,多症状重,且常迁延不愈,可引起病毒相关性肾病。病程持续1周至数月不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EOHC的发生主要与预处理放疗、化疗损伤有关,尤其是含环磷酰胺(CTX)的预处理方案,CTX的代谢产物丙烯醛可直接损伤膀胱黏膜引起HC发生。也有报道全身放疗、白消安、异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与EOHC发生相关。LOHC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它可能与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供者类型等多个因素相关,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毒感染
移植后HC的发生与多种病毒激活有关,如多瘤病毒(BKV)、JC病毒(JCV)、腺病毒(ADV)和巨细胞病毒(CMV),其中BKV感染与LOHC发生关系最为密切。

GVHD
一项针对1908例骨髓移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表明,LOHC和GVHD密切相关,Ⅱ~Ⅳ度急性GVHD是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另有报道表明,1例合并慢性GVHD的LOHC患者在接受抗GVHD治疗后HC得到缓解,因此猜测LOHC可能是GVHD的一个临床表现。

其他危险因素
患者年龄、性别、供者类型如单倍体或非血缘移植等都曾被报道是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及分度

主要为镜下或肉眼血尿,伴或不伴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查表现为膀胱黏膜弥漫出血或炎症性改变。根据血尿严重程度分为4度:Ⅰ度为镜下血尿,Ⅱ度为肉眼血尿,Ⅲ度为肉眼血尿伴血块,Ⅳ度为肉眼血尿伴血块和尿道梗阻。Ⅰ、Ⅱ度为轻度,Ⅲ、Ⅳ度为重度。

诊断

HC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同时需除外尿路结石、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细菌和真菌感染、妇科疾病、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引起的血尿。

预防

对于CTX相关的EOHC,美司钠联合碱化、水化及强迫性利尿为主要预防方法,并取得令人满意疗效。因LOHC发病机制不明确,尚无有效防治手段。鉴于BKV在LOHC发病中的可能重要作用,预防移植后BKV激活可能对预防LOHC起到一定作用。西多福韦在体内外均可有效抑制BKV复制,但是其显著肾毒性及骨髓抑制副作用限制了其在LOHC预防中的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也被证实有一定抑制BKV复制的作用。

治疗

大部分HC是自限性的,2~3周可恢复正常。水化(2.5~3升/平方米)、碱化、利尿以及加强血小板输注是主要治疗方法,可适当应用解痉、镇痛药物。不建议给予氨基己酸等止血类药物,以防出现血块而加重病情。对于排尿困难患者,可经尿道或耻骨上膀胱切开,用生理盐水进行持续膀胱冲洗。全身使用或膀胱内注射西多福韦或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降低BKV复制,或利巴韦林降低ADV复制,或更昔洛韦降低CMV复制,对于BKV、ADV或CMV相关的HC有一定的疗效。鉴于免疫反应在LOHC发病过程中的可能重要作用,当抗病毒或水化碱化等疗效不理想时,可考虑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以上措施仍不能控制的重症HC,可考虑外科手段干预:选择性膀胱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膀胱上尿道改流术及膀胱切除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