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肝素后或在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无症状的血小板计数减少或血栓栓塞症状。简称HIT。
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在肝素应用后第5~14天内,表现为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以下或者比用药前最高数值减少50%以上,而停用肝素后血小板计数一般可在1周内恢复正常。约20%~50%的患者可出现血栓形成。
分型
Ⅰ型HIT:即非免疫介导的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一般发生在肝素治疗后2~3天,主要是由肝素导致血小板聚集引起。临床表现为轻度或无症状的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呈良性自限性过程,无血栓或出血等风险。
Ⅱ型HIT:即免疫介导的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肝素与血小板因子4(PF4),形成PF4/肝素复合物,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PF4/肝素抗体,通过活化血小板,损伤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减少和继发血栓形成。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3种类型。
①典型HIT。在开始使用肝素第5~14天出现血小板减少,此型最常见,约占Ⅱ型HIT的70%。
②急性HIT。在使用肝素24小时内突然出现血小板迅速下降,此型患者常在100天内有过肝素暴露史,体内已经存在抗PF4/肝素抗体,约占25%~30%。
③迟发型HIT。非常少见,血小板减少发生于停用肝素后数天,通常病情比较重,HIT抗体滴度较高。
临床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下降和血栓栓塞。
①血小板计数下降,降至正常以下或者比用药前最高数值减少50%以上,通常发生在应用肝素治疗5~14天后或在使用肝素治疗过程中。
②血栓栓塞,多发生于静脉,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动脉血栓的4倍,以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最常见。动脉血栓常见于脑、外周动脉或导管留置部位。
③其他,部分患者在肝素注射部位出现痛性红斑或皮肤坏死,部分患者可在应用肝素5~30分钟内,出现发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一过性完全遗忘症等急性全身反应。
治疗
停用所有肝素类药物,并予达那肝素、阿加曲班、比伐卢定或水蛭素等药物中的一种行替代性抗凝治疗;对急性HIT无血栓形成者,上述抗凝剂应至少使用到血小板计数恢复时;华法林在治疗急性HIT血栓形成时不宜单独使用,必须与能降低凝血酶的药物联合应用,直到血小板恢复到>100×109/升后方可单独使用;由于HIT所致的出血发生率极低,无须行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否则可增加血栓发生率;对于单纯的血小板减少患者,预防剂量的抗凝治疗并不能有效地预防血栓,需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