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是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脑部炎症等,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
这种损害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语言结构和语言内容意义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损害。
失语症的临床表现可大致分为听理解障碍和言语表达障碍,具体可分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完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等。
失语症的康复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其回归家庭和社会。康复治疗的理论依据为脑的可塑性,分为功能代偿和功能重组两种学说。
失语症的主要康复治疗方案如下。
Schuell刺激法:是多种失语症治疗方法的基础,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阻断去除法:建立于简单再学习机制的假设上提出阻断去除法,利用未受阻断的、语言形式完整保留的语言材料作为“前刺激”来引出对另一种语言形式中在语言功能上有某种关联的语言材料的正确反应,从而去除阻断。
程序操作法:运用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把认知刺激法和操作条件反射法互相结合,通过对自发正常状态下获得的行为进行结构分析并设计一系列细致的、严格限制的逻辑性步骤,指导患者一步步接近目标词。
功能重组法:通过对功能系统残存成分的重新组织或再加上新的成分,以便产生出一个适合于操作的新的功能系统,以达到改善语言交流能力的目的。
改善日常生活交流的训练方法:主要是代偿方法,包括小组治疗和交流板的使用,此外调整家庭训练和语言环境也可以促进语言能力改善。
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对大多数的失语症患者来说,虽然其言语功能与非言语功能(如手势语、绘画等)在许多时候同时受损,但与言语功能受损的程度相比,非言语功能的损害程度可能较轻,即非言语交流能力完全或部分保留。因此,对失语症患者需要同时进行非言语交流的训练。特别是如果经过系统的言语治疗,患者的言语功能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则更应该考虑进行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以便患者能掌握日常生活中最有效的交流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训练方法是由戴维斯(Davis)和威尔科克斯(Wilcox)创立的PACE(promoting aphasics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技术。PACE是在训练中利用接近实用交流的对话结构,在言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双向交互传递信息,使患者尽量调动自己的残存能力,以获得实用化的交流技能。
药物治疗:常用多巴胺类和脑保护性药物。主要作用点为:
①增加脑内多巴胺含量,以改善言语的输出。
②增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以提高患者警觉性。
③促进胆碱和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以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
④增加脑内的乙酸胆碱含量,以改善命名和语言理解。
经颅磁刺激法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法:已在临床上使用,有一定效果,但具体刺激位置和刺激量大小尚未统一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