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经常规临床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亦排除了代谢障碍、电解质异常和长QT间期综合征等促心律失常因素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特发性室速。

多见于未发现心脏病的年轻患者,少数病例因无休止性室速可合并心脏扩大,经消融治疗后心脏逐渐恢复正常。特发性室速的预后一般良好,但频繁发作可使生活质量下降,心室率较快的室速易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产生黑矇及晕厥。特发性室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最广为接受的是根据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起源于右心室的特发性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和起源于左心室的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其中以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和起源于左心室中后间隔部的左室特发性室速最为常见,亦称典型起源部位。少数起源于右室流入道、心尖部、右心室间隔及左心室流出道、左前游离壁等部位。也有学者根据室速发作时对药物反应将其分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或腺苷敏感性室速。特发性室速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室速发作的频繁程度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如果症状相对较轻而较少发病,就不一定需要治疗,反之要积极治疗。

特发性室速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高,多数患者可达到根治,已成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凡是临床确诊的症状明显、药物不能有效预防发作及出现明显循环干扰者均为射频消融的适应证。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