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梗阻。为十二指肠淤滞症的最常见病因,多见于瘦长体型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先天因素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过小。后天因素为消瘦导致的胃肠下垂、十二指肠周围炎症粘连和腰背部脊柱严重畸形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变小。解剖学上,肠系膜上动脉从上面跨越十二指肠水平段,其正常夹角一般>40º,当夹角<15º时,就有可能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而产生不完全或完全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
症状
主要表现为慢性、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症状,如餐后中上腹部疼痛,可多为隐痛、胀痛或绞痛,通常伴恶心、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及所进食物。活动、仰卧位可加重症状;膝胸位、侧卧或俯卧位多可缓解症状。
体格检查
可见胃型及蠕动波,上腹部轻压痛,偶闻振水音。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腹部立位平片和钡剂造影可显示十二指肠梗阻。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以及从夹角中通过的十二指肠水平段情况。内镜检查用于观察十二指肠腔内形态,主要作用是排除肠腔内病变。
诊断
十二指肠慢性梗阻症状结合典型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需要对上述病因做相关评估。
治疗
①保守治疗。急性期应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营养支持;慢性期应逐渐调节饮食,少食多餐,可结合膝胸位等措施进行治疗。
②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