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所致的急性和慢性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

病因和发病机制

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止痛、抗风湿作用)广泛用于临床,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发挥作用。环氧合酶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前列腺素对胃肠道黏膜有重要保护作用。服用这些药物后胃肠道黏膜失去了前列腺素保护作用,胃酸与胃蛋白酶就可损伤胃肠道黏膜,表现为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下列因素可增加黏膜损伤风险:
①阿司匹林合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②大剂量应用。
③合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抗凝药(如华法林)。
④年龄>60岁。
⑤有消化性溃疡病史。
⑥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
消化不良,上腹痛、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为非特异性。这些症状有无及严重程度与内镜看到的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严重程度不一。出血与消化不良症状不相关,有些患者仅有出血。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弥漫性出血点、糜烂和表浅溃疡,严重者可见活动性出血。

诊断

有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病史,结合内镜检查有上述表现即可诊断。

治疗

①病因处理:停用或慎用相关药物,必须服用者应选择对胃黏膜损伤较轻的药物。
②药物治疗:包括抑酸分泌药和米索前列醇(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可愈合糜烂、溃疡。
③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黏膜损伤风险。

预防

有高风险因素者可用抑酸分泌药或米索前列醇预防。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