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食管炎

真菌感染损伤食管黏膜所致的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真菌属条件致病菌,存在于许多人的皮肤和黏膜。机体抵抗力减弱和/或菌群失调可致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见,食管是真菌较易侵犯的器官。常见诱发因素有:
①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菌群失调。
②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免疫功能降低。
③老年人、糖尿病、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表现

症状
与食管炎症发生缓急和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吞咽疼痛、吞咽不畅、胸骨后不适及烧灼感等,近半数患者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可伴口腔真菌感染。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特征性表现为食管黏膜附着豆渣样白苔,轻者仅有散在点状,重者呈大片融合,可累及食管全周。白苔下黏膜轻者仅有充血、水肿,重者则有糜烂、表浅溃疡。白苔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和孢子。

诊断

内镜观察到的上述特征性表现有诊断价值,白苔涂片显微镜下检查见真菌菌丝和孢子即可确诊。

治疗

①一般治疗:去除潜在病因,如停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
②抗真菌治疗:药物有制霉菌素、克霉唑、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酌情选用。

预防

避免滥用抗生素,增强身体免疫力。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