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制造的替代喉部起到声源和振动作用,以发出近似人类声音的装置。当喉被切除、丧失发声能力时,可以用它作为辅助发声说话的工具。分为机械人工喉和电子人工喉两大类。
机械人工喉(mechanical larynx)
又称气动人工喉,为一种发声管,一般用硅胶制成,是最简单、最廉价的嗓音重建方式。最早的气动人工喉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该装置的一端置于气管造口处,也可固定在气管套管上,管的另一端可含在口内抵舌根处,管中间为橡皮振动膜,气流通过气管造口进入该装置,经过薄膜产生空气振动,传递至口腔,通过口腔结构的构音产生可以理解的言语。这种方法几乎不需要训练,并且可以改变语调,这对于正常交流十分重要。由于质轻、构造合理,讲话时可不必用手把持。虽然气动人工喉十分有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装置在体外,需要维护保养,使用时不能掩盖,对使用者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负面影响。这些患者在社交中常常吸引别人关注,有时一些患者放弃使用气动人工喉仅仅因为使用这种装置看起来不雅。
电子人工喉(electrolarynx)
一种用于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发声装置,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由于食管发音是言语重建的主要方式,该种发音方法非常难以学习和掌握,使得电子喉逐渐流行起来。传统的电子喉发出一种单调的蜂鸣声,使用者通过构音过程发出语音,语音单调,类似于机械声。至9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多音调的电子喉。例如分离音调电子喉,利用不同的开关控制音调;可变调电子喉,利用压力感应按钮、陀螺仪传感器进行控制,甚至可以感应颈部肌肉的运动。
电子喉有各种型号,最常用的电子喉是一种手持的、电池驱动的装置,外观像电动刮须刀,使用时放在颈侧,产生一种振动噪声并传递至咽部,通过唇、齿、舌的作用转变成语音。音量较小,因颈部肌肉产生的杂声,致使说话吐字含混不清。另一种电子喉是利用音频振荡器发声。声音放大后,由一根导管传入口腔,经腭、舌、齿、唇构语器官的活动形成语言,经数天训练可讲话,因为可以调节音频高低,故发声近似语声,但声音强度仍不能自由控制。1981年研制的口内型人工喉,是一种安装在牙腭上的微型电子发声装置。微型扬声器与助听器的扬声器大小一样,矩形波频率在100~170赫兹,声压级60分贝。这种电子发声装置可用舌或手指调节,控制旋钮,正在改进成牙接触开关,并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性能,减少电池的消耗。
因喉部分切除术和喉重建术的广泛施行,全喉切除术日渐减少,丧失发声功能的患者逐年减少;加之食管发声训练不断取得良好效果,故人工喉的使用有减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