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心律失常

由心房引起的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逸搏、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

房性逸搏

是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理现象。逸搏是基本心搏延迟或阻滞,下级潜在起搏点被动地发出冲动产生的心搏。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的逸搏称为逸搏心律。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较少见,可发生于右心房或左心房或呈多源性,心电图表现为延迟出现的个别或多个、一种或多种畸形P`波,PR间期>0.12秒,逸搏周期固定于1.2秒左右(多源性时周期不等),QRS波形态与基本心律相同。

房性期前收缩

是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的提前激动。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大约60%有房早发生。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房早,并可能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房性心动过速

根据发生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异位自律性房速、折返性房速与紊乱性房速三种。异位自律性与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常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被称为伴有房室阻滞的阵发性房速。不同类型的房速的心电图、电生理检查特点及治疗有所不同。

心房扑动

是快速而规律的心房电活动,心率通常为(250~300)次/分。临床上有心慌、心悸等症状。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此外,肺栓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二尖瓣三尖瓣狭窄与反流等导致心房扩大,亦可出现房扑。其他病因尚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中毒、心包炎等。

心房颤动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的心律失常。成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2%。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房颤可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增加脑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住院率。房颤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加重左心室功能障碍。房颤的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发生。心脏与肺部疾病患者发生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时亦可出现房颤。房颤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但大部分房颤很难找到病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