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结肠型细菌(厌氧菌)过量存在于小肠产生肠道症状。简称SIBO。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原因是小肠淤滞。见于:
①小肠动力异常。如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假性肠梗阻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②小肠结构异常。如小肠憩室、肠道吻合术后、小肠盲袢、克罗恩(Crohn)病、放射性损伤导致的小肠狭窄。
③肠道异常通路。如胃-结肠或空肠-结肠瘘、回盲瓣切除术后。
此外,慢性肝肾疾病、慢性胰腺炎、免疫缺陷病、长期低胃酸或胃酸分泌抑制也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病理的发生主要与过度生长细菌中的侵入性细菌如链球菌、类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有关。这些细菌通过直接侵入和(或)产生毒素损伤小肠上皮细胞,诱发炎症,严重者可导致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

临床表现

①原发病表现。因不同疾病而异。
②吸收不良表现。最常见的是糖类吸收不良,表现为腹胀、腹泻和腹痛。严重者可有其他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表现,如脂肪泻(脂肪吸收不良)、大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和下肢水肿、腹水(蛋白质吸收不良导致低蛋白血症)等。

诊断

空肠吸引液细菌培养是诊断金标准,结肠型细菌数大于103菌落形成单位/毫升可确诊。反映糖类被厌氧菌发酵的氢呼气试验也有助于诊断。

治疗

包括:
①治疗原发病。这是最根本的治疗,尽可能纠正小肠淤滞、小肠动力异常和肠黏膜屏障受损。
②清除过度生长细菌。首选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利福昔明,酌情选用喹诺酮类、甲硝唑和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微生态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肠道菌群紊乱。
③纠正各种营养不良。

预防

避免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有显著小肠淤滞病因者定期补充益生菌。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