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类型。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不同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病。

房室结双路径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病理基础。1956年,莫伊(Moe)等通过动物试验证实,房室结可能存在功能性双路径,即β(快)路径传导速度快而不应期长;α(慢)路径传导速度缓慢而不应期短。正常时性冲动循环路径下传,P-R间期正常。最常见的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类型是通过慢路径下传,快路径逆转。其发生机制如下:当房性期前收缩发生于适当时间,下传时受阻于快路径(因不应期较长),遂经慢路径前向传导至心室,由于传导缓慢,使原先处于不应期的快路径获得足够时间恢复兴奋性,冲动经快路径返回心房,产生单次心房回波,若反复折返,便可形成心动过速。

症状包括心悸、焦虑不安、晕眩、晕厥、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的心室率、持续时间以及合并的基础疾病。颈静脉搏动为其常见的体征。心电图是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重要依据,其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
①心率为(120~250)次/分钟,节律规则。
②多数情况下,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
③P波与逆行型(Ⅱ导联、Ⅲ导联、aVF导联倒置),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P波与QRS波群保持恒定关系,RP间期<90毫秒。

心电生理检查是确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金标准。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心房起搏跳跃诱发,VA间期<70毫秒,希氏束不应期内的心室起搏不影响心房激动,心室起搏拖带后心内激动呈VAV关系。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可分为慢快型、快慢型及慢慢型三种,其中以慢快型最为多见。

治疗方面,在急性发作时,如患者血压与心脏功能良好,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也可尝试颈动脉窦按摩、瓦尔萨耳瓦(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息、再用力作呼气动作)、诱导恶心、将面部浸没于冰水内等方法。若无效,可使用药物治疗,包括腺苷、普罗帕酮、维拉帕米、β受体阻滞剂等,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静脉应用胺碘酮。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使用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心动过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采用直流电复律。对于反复发作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