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持续或反复腹泻(糊状便或水样便)为特征不伴显著腹痛或腹胀的功能性肠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由多种因素所致,包括既往胃肠道感染、胃肠道微生态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可导致肠-脑互动异常,使胃肠动力等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腹泻。
临床表现
呈慢性病程,主要表现为持续和反复的腹泻,多为糊状便或水样便,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胀,但并不突出。腹泻可因情绪变化、应激事件、肠道感染、饮食不适等诱发。部分患者可伴有失眠、焦虑、心悸等症状。
诊断
基于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2016年),符合下列条件:
①至少25%的排便为不伴显著腹痛或腹胀的糊状便或水样便。
②不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诊断前症状至少已有6个月,最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应该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必要时的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治疗
治疗应个体化。包括:
①寻找和排除可能的诱因和心理应激因素。
②一般治疗。调整饮食,避免进食不耐受食物和过量纤维素。坚持运动,增强体质。
③止泻药。可短期使用。轻者可选用吸附药,如蒙脱石散剂,症状明显者可用地芬诺酯或洛哌丁胺等。
④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
⑤镇静剂或抗焦虑药物。适用于伴有精神心理障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