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因骨髓成纤维组织等间质异常增生,逐渐取代骨髓造血组织,并发生硬化,以各系形态正常的全骨髓增生、骨髓纤维化以及脾大和各器官髓外造血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又称骨髓纤维化,髓样化生、骨硬化型贫血。
发病机制
骨髓纤维化的发病基础在于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异常造成了慢性骨髓增生以及不典型的巨核细胞增生。克隆性扩增的巨核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钙调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诱发非克隆性的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产生过量胶原的异常沉积导致骨髓纤维化。有研究显示:有50%~60%的患者在确诊时可发现克隆性异常核型,包括13q-、20q-、1q+、9p+、8+、12p-等,但均无特异性,且骨髓内成纤维细胞并不具有在造血细胞内发现的这些异常核型,进而阐明骨髓纤维化并非一种克隆性扩增,而是一种继发性改变,继发于克隆性扩增的巨核细胞和其他造血细胞如T、B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此外,约50%的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存在JAK2突变,突变所造成的JAK2/STAT5途径持续激活以及巨核细胞过度表达其下游的FKBP51蛋白可能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骨髓纤维化髓外造血的机制仍不清楚,但造血组织的分布与胎儿期相似,在小鼠骨髓纤维化模型以及转移癌相关的骨髓纤维化中,都发现了骨髓前体细胞被异常地释放到了受损的骨髓窦内,随后进入全身循环,造成髓外造血。
临床表现
大约30%的患者在就诊时可无症状,可因查体或者偶然发现血象异常或脾大而就诊。常见的症状:高代谢状态(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肝脾大相关症状(腹胀、食欲不振、腹痛等),血象异常相关症状(乏力、呼吸困难、瘀斑、瘀点等出血表现)。痛风和肾结石也较常见。其中脾大为骨髓纤维化最突出的体征,常常表现为脐下或者跨过中线的巨脾,50%的患者可有肝大,部分患者合并有门脉高压,可有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骨髓纤维化几乎所有器官可以出现髓外造血,局部器官受累表现为脾大,肝大,淋巴结肿大,多浆膜腔积液或者血尿、咳血或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不清,运动、感觉异常等;皮肤受累可表现为结节红斑、皮下结节、溃疡或红斑等。
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骨髓纤维化的诊断标准(2008)
主要标准:
①存在巨核细胞增生和异型性,伴有网织纤维和(或)胶原纤维的骨髓的骨髓纤维化。
②不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其他髓细胞肿瘤的WHO标准。
③存在JAK2V617F突变或其他克隆性标记例如MPLW515K/L突变,如果没有上述克隆标记,应排除引起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炎症性疾病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
次要标准:
①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红细胞增多;
②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
③贫血;
④可触及的脾大。
诊断骨髓纤维化应满足所有3条主要标准以及其中至少两条次要标准。
中国的诊断标准
①脾明显肿大。
②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和(或)有核红细胞,有数量不等的泪滴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或减少。
③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
④脾、肝、淋巴结病理检查显示有髓外造血灶。
⑤骨髓活检病理切片显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诊断骨髓纤维化应满足第5条加上任何两条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唯一治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方法,其他如雄激素、羟基脲、脾切除、生物反应调节剂等均为姑息性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症状。
Allo-HSCT:虽然Allo-HSCT是治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唯一方法,但受到供者来源,患者年龄以及移植后并发症的限制使得只有极少数的患者有机会接收Allo-HSCT治疗。探讨减低预处理强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中的应用,显示了其较低的移植相关死亡率和有效的移植物抗纤维化效应。有研究显示,减低预处理强度的Allo-HSCT可获得75%的完全血液组织学缓解,三年总生存率为84%,1年治疗相关的死亡率为16%。
生物反应调节剂:单药沙利度胺对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有效率为20%~40%,可消除全身症状,缩小脾,改善贫血,改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等,但由于它的副作用如周围神经病变,便秘、乏力、血液学毒性等,导致了高停药率,为了减少毒性、低剂量(0.5毫克/千克·日)结合口服泼尼松,就更大幅地降低了停药率。雷那度胺、泊马度胺在临床实验中被证明对改善贫血、脾大、血小板减少等非常有效,期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雄激素:雄激素单药或者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有效率为30%~60%,可改善患者贫血,但在男性患者接收雄激素治疗前应当接收前列腺癌的筛查。常用药物有司坦唑醇、达那唑,丙酸睾丸素等。
羟基脲:可以用于缩小脾脏大小以及降低部分患者的白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且有研究显示羟基脲可减轻骨髓纤维化程度。
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对骨髓纤维化JAK2V617F没有选择性,突变或非突变患者均可得到获益,并且对JAK2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反应独立于其基因突变类型。帕瑞替尼是一种JAK2抑制剂,对JAKl无显著抑制,而且在MF的早期研究中骨髓抑制最小,耐受性最好,即使是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也可以应用,而且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转变为非依赖性红细胞输注。
预后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从确诊起中位生存期约为3.5~5.5年。在开始10年的急性白血病转化率约为5%~30%,转化为白血病后中位生存期仅2.8个月。其预后的因素包括贫血,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外周血原始细胞数目等。关于骨髓纤维化预后的里尔(Lille)积分系统包含两个参数:
①血红蛋白<100克/升,
②白细胞>30×109/升或者<4×109/升。
低危(0个预后因素)、中危(1个预后因素)和高危(2个预后因素)的总生存期分别为93、26和1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