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克氏锥虫引起的疾病。又称恰加斯氏病。
临床表现
克氏锥虫侵入部位的皮下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叮咬局部会出现结节,称为恰加斯肿。如侵入部位在眼结膜则出现一侧性眼眶周围水肿、结膜炎及耳前淋巴结炎(Romana征)。此为急性美洲锥虫病的典型特征。锥虫侵入组织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倦怠、发热、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及肝脾肿大。还可出现呕吐、腹泻或脑膜炎症状。心脏症状为心动过缓、心肌炎等。此期持续4~5周,大多数患者急性期后进入隐匿期;原发感染10~20年后,约有30%的患者发展至慢性期,主要病变为心肌炎,食管与结肠肥大及扩张(形成巨食管、巨结肠)。心脏病变是慢性期最常见的后遗症和致死原因。
诊断
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病原学诊断。在急性期,血中锥鞭毛体数量多,可以采用血涂片确诊。在隐匿期或慢性期,血中锥虫少,可用血液接种动物或用NNN培养基培养,或试用接种诊断法,即用人工饲养的未受感染的锥蝽幼虫饲食受检者血液,10~30天后检查锥蝽幼虫肠道内有无锥虫。另有免疫学诊断法。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硝基呋喃类衍生物硝呋莫司是目前唯一试用的抗克氏锥虫等的药物,对急性期有一定效果。
《美洲锥虫病》有1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