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虫寄生于人体血液等组织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病原学
锥虫是一种原虫,其生活史中有锥鞭毛体、上鞭毛体与无鞭毛体等阶段,以二分裂法繁殖。需两个宿主,即脊椎动物宿主和无脊椎动物宿主舌蝇或锥蝽。人类的锥虫病有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的非洲锥虫病和侵犯心肌引起心脏病变的美洲锥虫病。
非洲锥虫病
又称睡眠病(曾称昏睡病),流行于非洲。以发热、淋巴结炎和脑膜脑炎为主要特征。病原体为布氏冈比亚锥虫及布氏罗得西亚锥虫,传播媒介为舌蝇(俗称采采蝇)。当带锥鞭毛体的舌蝇吸人血时,锥鞭毛体进入人体,并在叮咬处皮肤形成锥虫性下疳,部分锥虫经淋巴道进入血液,此时出现弛张性高热、剧烈头痛等症状。冈比亚锥虫病常有颈后三角区的淋巴结肿大和触痛,肝脾肿大。最后锥虫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脑炎、患者面部表情淡漠、手舌颤抖、躁狂,然后渐陷入昏睡,最后死于昏迷或癫痫持续状态。布氏罗得西亚锥虫引起的非洲锥虫病,呈现急性经过,致死亡前病程很少超过一年。有的患者在中枢神经系统未受侵犯之前即已死亡。血片、淋巴结穿刺或脑脊液涂片找到锥虫即可确诊,免疫学检查对诊断也很重要。苏拉明或密胂丙醇治疗有效。
美洲锥虫病
又称恰加斯病,流行于中美和南美。病原体是克氏锥虫,传播媒介为锥蝽。急性期以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心脏扩大为主要临床特征。慢性期以心肌炎、心脏扩大、食管或结肠扩张为主要临床特征。在血液、体液、组织或淋巴结穿刺检查时找到虫体即可确诊,血清免疫学检查对诊断也有一定价值。长疗程硝呋噻氧对部分病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