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孢球虫病

因等孢球虫寄生在人体肠黏膜上皮,造成肠道黏膜损伤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

病原学

寄生于人体的等孢球虫有两种:贝氏等孢球虫(lsospora belli)和纳氏等孢球虫(lsospora natalensis)。人体感染的等孢球虫以贝氏等孢球虫为主,纳氏等孢球虫非常罕见。典型的球虫生活史包括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人误食被成熟卵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后,卵囊在小肠上段脱囊,子孢子侵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变为圆形滋养体,逐渐长大。形成卵囊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并能感染其他宿主。

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症状轻微。腹泻为其主要症状,大便以黏液便多见。患者也可表现为腹部绞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少数患者有小肠吸收不良,特别是脂肪吸收不良,大便中含有粗大的脂肪颗粒。婴儿、艾滋病患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者病情较为严重。

诊断

本病确诊有赖于大便中发现等孢球虫卵囊。除大便检查以外,小肠黏膜活检和肠内容物检查,也可能发现等孢子球虫发育的各期形态。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部分患者亦可获阳性结果。

治疗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虫体可自行被清除。尚无特效治疗,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有一定治疗效果。

预防

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防止粪-口传播。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