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类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立克次氏体感染所致的传染病。绝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有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Q热、战壕热等。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除斑疹伤寒类与斑点热类之间有轻度交叉免疫反应外,其他各类之间无交叉反应。其病原体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啮齿动物(家鼠、田鼠、沟鼠等)和家畜(犬、牛、羊)体内。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鼠类。此类疾病存在于世界各地,在热带和亚热带一些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发病率仍较高。中国的发病率已明显减少。
临床表现
立克次氏体侵入人体后,常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繁殖,引起细胞肿胀、增生、坏死,微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破裂与坏死,而引起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此时临床上可见皮疹。立克次氏体亦可在实质器官中(如肝、脾、肾、脑、心等)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繁殖,导致细胞肿胀、增生、代谢障碍、坏死及间质性炎症,引致相应症状。若侵入脑内,脑灰质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多型核细胞及吞噬细胞集聚,形成斑疹伤寒结节。本病潜伏期多在2~14天内。除上述症状外,还表现高热、头痛、皮疹(Q热无皮疹)及肝、脾大,有的有皮肤溃疡及焦痂。
主要依据临床典型症状,并做病原体分离及血清免疫学检查。
治疗
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族等均可治愈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