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各种介入治疗技术对肿瘤性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方法。肿瘤介入治疗属介入放射学的分支学科。介入放射学是在传统影像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如X线、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利用导管、导丝等特殊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门学科。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传统医学学科交叉融合,扩展为不同分支学科,如神经介入放射学、心脏介入放射学、外周血管介入放射学、肿瘤介入放射学等。
技术分类
依治疗技术途径不同分为:
①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经动脉灌注化疗术、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
②肿瘤的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穿刺活检术、经皮穿刺消融术、经皮穿刺引流术、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术等。
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作为微创治疗技术之一,具有微创、高效、低毒、可重复性高等特点。诸多技术日臻成熟,治疗内容不断丰富,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某些肿瘤的单病种治疗方面,介入治疗已成为首选治疗手段。如早期肝癌、肾癌、前列腺癌,经皮物理消融治疗与外科手术疗效相当。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已形成以介入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对某些良性肿瘤,例如,肝血管瘤、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已与外科手术并驾齐驱。
在综合治疗方面,例如,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消化、泌尿、妇科系统等实体性肿瘤的区域性灌注化疗和(或)栓塞,通过减瘤或降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对于放化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不敏感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等,可以通过介入治疗降低肿瘤负荷再联合放化疗,有利于提高总体疗效。同时,介入治疗也是某些手术后易复发肿瘤,如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和放化疗失败肿瘤的重要补救性治疗方法。由此,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介入治疗在不断地与不同学科弥补相互之不足,在不断探索治疗协同、个性化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在肿瘤并发症处理方面,例如,对于肿瘤侵犯或压迫导致气管、食管狭窄或食管-支气管瘘,胆道、肠道狭窄或梗阻,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肿瘤破裂出血,脊柱骨转移、疼痛,外科手术、放疗所引起的医源性并发症等,介入治疗大多可以达到确切减症并恢复功能的治疗目的,甚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具有鲜明的治疗特色和优势,更加丰富了肿瘤综合治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