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部坠胀、疼痛、便意频繁和排便不尽的感觉。
常伴有不随意无效的排便动作。排便动作的产生涉及直肠壁神经感受刺激,冲动传入大脑皮质产生便意,腹壁、直肠和盆底肌肉收缩,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松弛等一系列反射活动。直肠壁感受器受到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发生频繁便意,直肠、肛门痉挛性收缩而致坠胀、疼痛和排便不尽感。
里急后重见于直肠、肛门、盆底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的疾病,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病因包括:
①细菌和原虫感染。包括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沙门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性等感染所致的肠炎,其中细菌性痢疾引起的里急后重最明显。
②其他感染。包括肛周脓肿、直肠鞭虫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或直肠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
非感染性病因包括:
①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累及直肠者腹泻常伴明显里急后重。
②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③直肠、肛门疾病。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直肠脱垂、痔、肛裂、各种原因直肠损伤和直肠炎等。
④便秘。慢性便秘伴粪块嵌顿可致里急后重,多见于老年人。
⑤盆腔疾病。前列腺肥大与肿瘤、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妊娠子宫后屈、盆腔积血等均可因直肠前壁激惹而引起里急后重。
⑥痉挛性直肠、肛门痛。发作性直肠、肛门和骶尾部疼痛,可自行缓解,可伴里急后重,源于原因不明的骶尾肌或肛提肌痉挛,多见于年轻人。
⑦毒性物质刺激。如砷、汞等中毒。
里急后重多提示潜在的直肠、肛门、盆底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疾病,应仔细询问病史,如排便习惯、粪便性状及其他下消化道症状。直肠指检可了解有无疼痛、局限性压痛、包块等,可提供诊断线索。粪便检查、直肠镜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治疗应针对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