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过量血浆蛋白从胃肠道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引起此病的基础疾病很多,根据蛋白丢失的机制可分成3类:
①黏膜破损。胃肠黏膜糜烂、溃疡,血浆蛋白直接漏入肠腔,如胃巨大溃疡、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肠结核等。
②黏膜通透性增加。胃肠黏膜完整,但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如巨大肥厚性胃病、胃肠道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
③淋巴管阻塞。造成肠道淋巴管内压力增高,管腔破裂,血浆蛋白随淋巴液漏入肠腔,如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小肠淋巴瘤和缩窄性心包炎等。

患此病者各种血浆蛋白均可经胃肠道丢失,但由于各种蛋白代谢速率不同,其血浆浓度下降并不平行,其中白蛋白降低最显著。淋巴管阻塞时淋巴细胞从肠道大量丢失,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少。

临床表现

有两方面表现:
①原发疾病表现。因不同疾病而异。
②低蛋白血症表现。可出现水肿和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诊断

水肿、低蛋白血症伴胃肠道疾病表现者,应考虑此病。诊断包括两方面:
①证实存在发生该病的基础疾病。
②证实蛋白经胃肠道丢失。后一方面诊断主要用于前一诊断未明确而又不能排除胃肠道蛋白丢失者,方法主要采用静脉注射核素标记的白蛋白后检测其粪便中丢失量。

治疗

治疗基础疾病是最根本治疗。对症治疗:
①静脉输注白蛋白。用于有明显水肿和浆膜腔积液者。
②高营养饮食。
③中链甘油三酯饮食。用于肠道淋巴管阻塞者,因中链甘油三酯不经淋巴管吸收。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