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球

真菌感染局限在鼻窦内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真菌菌丝、孢子退变的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结成形态如肉芽肿样、干酪样或坏死样物,呈暗褐或灰黑色团块状,无窦黏膜和骨壁侵犯,但病变可不断增大而压迫窦壁骨质,使其变薄或吸收,而鼻窦黏膜则水肿或增生。真菌群多单窦发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多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较常见的致病真菌是曲霉菌,其他有念珠菌、希伯(Seeber)鼻孢子菌、毛霉菌等。曲霉菌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才可致病。致病的曲霉菌主要有烟色曲霉菌和黑色曲霉菌,以烟色曲霉菌最为多见。曲霉菌感染与职业有关,多见于鸟饲养员、粮仓管理员、农民、酿造业工人。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单侧鼻塞、头痛、流脓涕或有恶臭等类似慢性鼻窦炎的表现,有的患者则无任何症状,仅在进行鼻窦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当真菌球发展较大时,可有面部的隆起或因压迫眶下神经而引起疼痛,较少出现脓血涕或眼眶受累的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在鼻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真菌球表现为单窦不均匀密度增高,70%可见高密度钙化斑或点,窦壁可膨隆或吸收。鼻窦CT检查是术前重要诊断参考。最终诊断依据是病理组织学检查。由于常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检出率较低,多建议采用六胺银染色(Gomori染色)法,其检出率可达95%以上。

单独应用抗真菌药物的保守治疗无效,可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和传统的手术两种。由于鼻内镜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且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解剖结构,患者痛苦较少且治愈率高,因此,已成为治疗真菌球的主要方式。真菌球患者一般预后良好,经手术后多数可治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